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升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利用、信息伦理道德等内容在内的信息素养水平,以适应当代复杂的信息环境,并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课程应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不同学科文献及相应数据库的特点,熟悉国内外主要检索工具的检索技术,掌握学位论文、专利、标准等特种文献的检索及利用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检索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联系实际,结合教师讲课、案例分析、小组协作、问题研讨、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提升学生利用常见检索工具,挖掘、采集、整理、分析各类型文献的能力,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融入信息道德观念、学术诚信规范、网络安全意识、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内容,强化学生“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中坚守严谨客观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地探究精神及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与结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矩阵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信息检索基础理论(支撑教学目标1、2) 1.1信息及信息资源的定义、类型及特征 1.2信息检索原理 1.3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 1.4信息检索系统与检索工具 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及信息资源的概念,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检索途径、检索技术和检索步骤,学会综合评价检索效果,进行检索策略的调整。 重点: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检索技术,综合评价检索效果,调整检索策略,获得预期效果。 难点:掌握不同检索系统的检索技术,评价检索效果 第2部分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支撑教学目标1、2、3) 2.1搜素引擎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2.2互联网信息资源获取 2.3学科信息门户、开放存取资源及Mooc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基本要求: 掌握搜素引擎的概念及工作原理,学会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和方法。 重点:掌握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和方法 难点:熟悉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获取技巧 第3部分常用中文网络数据库(支撑教学目标1、2) 3.1中国知网(CNKI) 3.2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 3.3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3.4读秀学术搜索 3.5超星发现系统 基本要求: 了解常用中文网络数据库收录的信息内容和基本架构,掌握基本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技术,选择、获取及分析检索结果。 重点:掌握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方法,能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终述 难点:熟练使用各种常用中文网络数据库的专业检索技术 第4部分常用外文文摘型数据库(支撑教学目标1、2) 4.1《科学引文索引》(SCI) 4.2《工程索引》(EI) 基本要求: 了解常用外文文摘型网络数据库收录的信息内容和基本架构,掌握基本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技术,选择、获取及分析检索结果。 重点:熟悉《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检索方法,能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终述 难点:熟练掌握《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专业检索技术 第5部分常用外文全文型数据库(支撑教学目标1、2) 5.1 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 5.2 EBSCO全文数据库 5.3 ACM全文数据库 5.4 Springer全文数据库 基本要求: 了解常用外文全文型网络数据库收录的信息内容和基本架构,掌握基本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技术,选择、获取及分析检索结果。 重点:熟悉Science Direct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能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终述 难点:熟练掌握SD数据库的专业检索技术。 第6部分国内外综合信息检索平台(支撑教学目标1、2、3) 6.1主要专利文献检索工具详述 6.2主要标准文献检索工具详述 6.3其他技术信息来源检索工具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国内外常见综合信息检索平台收录的信息内容和基本架构,掌握国内外专利文献的检索及分析方法,掌握标准文献的检索及分析方法。 重点:掌握专利文献与标准文献的检索及分析方法 难点:从不同维度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 第7部分信息评价与学术道德(支撑教学目标2、3) 7.1信息资源评价 7.2信息检索工具评价 7.3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基本要求: 掌握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类检索工具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了解治学及科研道路上应遵循的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 重点:科学评价信息资源及各类检索工具 难点:培养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的品德,自觉杜绝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四、教学内容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授课老师以PPT形式对本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重点内容进行讲授与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专业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检索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实际技能,形成正确的信息道德价值观。 3.课堂讨论。采取小组讨论形式,对本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行互动讨论与小组展示,夯实学生信息检索与分析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技能。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1.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面授讲课形式,结合教师理论授课、学生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 2.课程考核:开卷考试 3.成绩评定: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1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开卷考试综合考评; 课程目标2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进行考评; 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开卷笔试综合考评 课程目标考核权值分配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为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分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得分之和与对应的目标总分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为各个课程分目标达成度的加权和,其计算公式为: 八、教材与参考资源教材: [1]刘伟成.数字信息资源检索[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参考资源: [1]黄如花.信息检索[M](第3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 [2]肖珑.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