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名单
图书馆主办的"戮力同心 联抗疫情"在线主题征文活动从3月1日至3月31日,在校新闻中心、校团委、校工会、校离退休处大力支持下,来自我校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在职及退休教师教工的积极参与,收到原创作品48篇。 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读者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担当:虽然不能奋战在一线,但是我们可以用文字记录下为这场战"疫"中的奋斗的每一个大人物或小人物,亦或是我们自身的感受和思考,为身处这场战役中的每一个人带去力量和祝福! 经过近一个月的层层筛选和评定,大赛结果终于出炉,图图在这里恭喜所有入围者!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优胜奖 所有作品都很优秀,字里行间充斥着真情实感,篇幅原因,就不一一罗列了,图图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些"闪亮"的作品。
作品:《来日方长 珍惜当下》 奖项:一等奖 作者:郭海沙(文法与经济学院 教师) 专家评语: 该文以第三人称方式来写作,更像是一位邻家大哥哥在与你娓娓而谈对疫情的看法,读来非常亲切,也非常地真实。全文文笔流畅、老道,行文的逻辑性强,没有说教的痕迹,却"润物细无声",指出了大学生应努力的方向,要学会思考,要懂得珍惜生命,要努力学习、懂得奋斗。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呢?学会主动做好防控,学会保持良好心态,学会生活"正常化"。全文充满正能量。
作品:《奔跑中的抗疫勇士》 奖项:二等奖 作者:孙蕊芳(国际学院 教师) 专家评语: 全文以新闻特写的方式,为我们描述了一位疫情期间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也许很普通,就在你我身边。但是,他又不普通,他在被独自隔离期间,不仅能照顾好自己,自觉上网课,而且,面对疫情,不退缩,有担当,有勇气去当老社区的志愿者,让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和缩影!这,就是我们武科大人的"钢铁品质"!这,也是武科大全体教育工作者浇灌出的"成果",为谢宇豪感到骄傲!更为有着一批如他一样的大学生们而感到欣慰、自豪!据悉,该文已成为央媒、省市电视台进行报道的蓝本。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征文中《奔跑中的抗疫勇士》《抗疫感想》《温情在线 助爱成长》《我在社区做防疫志愿者》《"粘膜"卫士》《我在社区做防疫志愿者》《战疫中的一对姐弟》等写出了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感人故事。《武汉等我》《武汉日历》《江城依旧》《疫情前夜的返乡之路》《United with our Marks on》《悼逝者》等写出了大家对处在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学校和武汉人的牵挂和思念。《群星闪耀》《自"囚"》《博"疫"》《宅家所记》《致敬平凡的人民》等写出个人真实感悟。《来日方长,不如珍惜当下》《困难是暂时的,成长是永恒的》《谱写大写的青春——抗疫随感》、多难兴邦,攻克时艰》《同舟共济 守望春归》等则写出了大家对疫情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 故事和感悟是真实的,写的是"责任担当",写的是"美好和希望",写的也是"钢铁品质"。 图图有幸采访到了几位优秀的"大神们",他们对这次活动有些独特的感触,也对未来防疫有着美好祝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吧。
我希望用文字传递一些正能量 郭海沙 一等奖 文法与经济学院教师
小记者:在图书馆"勠力同心、联抗疫情"征文活动中看见了你的文章,您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写的呢? 郭海沙:希望同学们通过疫情去思考我们当下学习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珍惜并为此努力。我在2018年9月开辟了一个QQ空间网文专栏,叫"老郭有话说",同时我会定期写一些网文,至今已有二三十篇了。看到图书馆举办的这个征文活动后,我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我希望能用文字和笔尖向大家传递一些正能量,以引导大家理性、正确地却看待疫情发生的背后需要去承担和思考的东西。 小记者:想问问您对此次征文活动有怎样的评价呢? 郭海沙:觉得这样的征文比赛很有意义。因为文章写出来就是要给大家看的,也希望在这样一个见字如面的特殊时期,大家能用自己的文字,让更多的人去努力奋斗,去了解我们国家的伟大和不易。
疫情中人性闪烁,我在黑夜里触碰到了光 袁田 一等奖 医学院2017级 学生
小记者:请问你为什么参加这次活动呢? 袁田:平时都在关注图书馆的活动,看到图书馆举办的这次征文活动,心里有些想法想记录下来。又想起我们的老师们都在前线战斗,感触就更强烈了。 小记者:请问你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写出的这篇文章呢? 袁田:我平时看新闻、刷微博,都会习惯性地在备忘录记录下让我有感触的文字。疫情中许多诗意、温暖的故事令我非常感动,比如火神山建设、武汉隔空喊话、外国人阳台演奏等。带着这份感触,我将心里的想法融汇在笔尖,还原疫情中的细节,希望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动。 小记者:你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有怎样的感触呢? 袁田:就引用我文章里的一句话吧。"我们也不是想用诗意来美化苦难,而是想在苦难中也保有诗意的灵魂和对生活无尽的希望。这是即使身处黑暗也想寻找光亮和努力发光的心意。" 因为赞美英雄、强化苦难的文字太多了……所以非常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以更诗意的方式讲述疫情,希望带给大家更多正能量的感动。
武汉,你掉下的每一滴泪终会风干,灿烂的阳光会更加闪耀 Gazali(加纳);中文名:李白 三等奖 国际学院 资源与环境专业 硕士留学生
小记者:请问你为什么参加这次活动呢? Gazali:武汉是我第二个家,发生这场疫情时,我感觉真的很糟糕。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写点东西安慰我的中国朋友,参与对中国武汉人民的发声。 小记者:请问你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写出的这篇文章呢? Gazali:说实话,写这篇文章时,我很伤心,因为此前我一直用微信与我的中国朋友们联系,了解他们的动向,并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和"Study Partner"(学习伙伴)了解中国抗疫的最新消息。我的汉语老师魏敏教授在留学生微信群里发布了这一征文活动,我有感而发,写好后便投了稿。虽然我当时是出于悲伤的情绪写的,但内心同样充满强烈的希望,相信武汉终会恢复往日的美好。 小记者:你想对所有中国朋友们说些什么呢? Gazali:我想对我的中国朋友说,我想念他们所有的人。同时,我也要感谢他们所有人,感谢他们与当地政府合作,赢得了与COVID-19战斗的胜利。现在的我并不难过,因为中国人已经向世界表明,COVID-19疫情在中国人积极主动的抵御下已经得到显著控制,世界上的其他人有很多可以向你们学习的地方。
看着全球的疫情状态,真的要庆幸我们生在祖国的怀抱 赵冬 三等奖 医学院 退休教师
小记者:请问您为什么参加这次活动呢? 赵冬:我是医学院的退休教师,我和我的家人都在武汉。想起2003年的非典,又是春节,听说了一些病毒的特点,紧张得很,后来国家用了大手笔大力度,派来42000人,70%是护士,历时几十天,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所以我十分关注这场疫情,这些天可以说是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学校在医学院退休群里发了图书馆的征文活动,长江日报也有类似的活动,那些天看到活动通知,想起毛主席写的《七律·送瘟神》,心里就有了想写东西的冲动,写了初稿,过几天改动了一下,就投到图书馆了。 小记者:写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事情令您印象非常深刻呢? 赵冬:我母亲92岁了,坐在轮椅上,要按时吃安眠药,是管制药,必须到医院去开药。封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疫情扩散,居民都无法外出。所以我就和社区志愿者说了这件事,第二天社区就开了证明。我看到有许多人冒着危险为他人団生活用品、代为开药,这令我非常感动。 小记者:赵老师,您作为一名医学院老师,您有哪些话想对我们说呢? 赵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虽然国内防疫形势基本稳定,但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这是一场全民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每个人都是关键一环,虽然我们岗位不同,但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合适的方式发光发热。本次活动获奖者的证书和奖品,待开学后再行通知发放。所有获奖作品将编辑印制成册,这是在特殊时期的我们的一段共同记忆,一本我们一起完成的图书。图书馆会永久保存的。
图书馆阅读推广部 2020年5月19日